为深化“大中小学思政课一体化”建设,将地方红色文化资源转化为思政教育生动教材,10月16日,马克思主义学院组织师生代表赴萧山区档案馆开展“寻访围垦文化、传承围垦精神”主题实践活动。本次活动由萧山区档案馆主办,特邀长期研究萧山围垦历史的资深水利工程师陈志根老师主讲“萧然兰台”系列讲座之《萧山围垦:人类造地史上的奇迹》。学校师生与来自中小学、社区的听众共同沉浸于那段战天斗地的围垦岁月,在历史叙事中感悟“围垦精神”的时代价值。
讲座现场,陈志根老以翔实的档案资料、生动的亲历者故事,为听众还原了围垦工程的壮阔历程。既有“万人筑堤、昼夜奋战”的宏大场景,也有“夫妻共上围垦线、父子同扛运泥筐”的感人细节,让在场师生仿佛置身于当年热火朝天的围垦现场。陈老师还特别结合浙江“勇立潮头、敢为人先”的精神特质,指出萧山围垦不仅是一项水利工程奇迹,更是浙江人民奋斗精神的生动体现。“围垦精神与新时代水利人‘忠诚、干净、担当,科学、求实、创新’的精神高度契合,都是在挑战中求突破、在奋斗中谋发展的生动诠释。”
师生还参观了萧山档案馆陈列展——“奔竞不息八千年——萧山历史文化档案展”,现场青年学子表示,通过围垦历史,看到了前辈们用双手创造的水利奇迹,未来也要像围垦前辈一样,在水利岗位上踏实做事,把这种不怕困难的精神传承下去。
学校与萧山档案馆已共建“大思政课”实践基地暨大学生廉洁文化教育基地。本次活动是学校马克思主义学院与萧山档案馆“大中小学思政课一体化”共建合作的一次新的探索,双方将继续在红色文化挖掘、思政教育、廉洁文化教育等方面深化合作,让更多学子在触摸历史、感悟精神中,成长为新时代奋斗精神的传承者与践行者。
